简单谈谈上海家化的陨落 最近在听雪球2014年开始的广播,听到当时基金普遍看好 上海家化 ,现在一翻财报,早已是不堪入目。所以,检查下家化没落的...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晚来s天欲雪,(https://xueqiu.com/1881031734/308389464)

最近在听雪球2014年开始的广播,听到当时基金普遍看好上海家化,现在一翻财报,早已是不堪入目。所以,检查下家化没落的原因,有助于将来的投资。

报表可以帮助排雷,先看报表。家化在2014年以前数据都很好看,利润平均每年15%以上的增长,毛利率净利率库存都十分稳定。销售费用率超过30%,对比伊利,同样是快消品,伊利是20%,显然家化的品牌地位并不突出。也是,化妆品行业当时国货没有什么优势,不像牛奶双寡头已经稳固了。化妆品一直以来都和服装一样,竞争相当激烈,和入口的食品不同,转换成本较低,哪一阵子赶上了就利润爆发,没赶上甚至淘汰也是很速度的。这点,李宁和安踏也同理。化妆品还比服饰好,就是不怕过季,库存减值风险低一些。

家化的管理费用率是10%,伊利是不足3%,万科格力等都是3%左右,很多时候,销售费用会拨到管理费用里,做为调节工具(比如蒙牛),但家化在销售费用率偏高的同时,反而管理费用率也是比较高的,证明在家化,管理层给自己发的工资还不错。来看看管理层持仓变动,全是减持!一群在本公司收入还不错的管理层,却热衷于减持自家股票,还不是一个高管,这很能说明问题。证明,高管并不看好自家公司,还有掏空公司的嫌疑。这个问题就很大了。。

公司利润2015年是个分水岭,所以我搜索了2015年家化年报,才知道家化2013年管理层股权纷争,内斗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。进一步搜“家化内斗”,精彩程度堪比大戏。2014几乎所有20年老将全部离职,原来这里面还有平安2011年收购后争夺话语权的戏码,总结看是本土企业家和国际管理精英的对打。到这里基本上2014年在老管理层全部洗刷干净后,就可以清仓股票了。因为,购买一家企业,特别是没有天生好命格的企业,管理层是至关重要的。而家化的一群老骨干全部离职,而且是在业绩还不错的情况下离职,只有两种解释,要么业绩不真实被平安发现要炒掉管理层,要么平安觉得自己人用的更顺手。不论哪种情况,神仙打架,小股东遭殃,还是远离战争较好。在这种权力争夺战下,哪有人会安心经营企业?这里也要吐槽下,平安似乎有血洗管理层的传统,之前我小小研究过华夏幸福也是如此,为什么买了这家公司就要把当家人赶走呢?那么不信任,买了又是为何?这点上,跟阿里巴巴有点像,我是不太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的。

粗略看,2013年以前的财报能过关,我可能会买入。但从管理层内斗直到创始团队离职,不管盈亏应该果断离场。

从股价上看,虽然家化在2013年高点下挫后也修复过几次,都不属于价值投资者该享受的利润。毕竟,投资不能靠牛市大潮的上涨,那是运气而已。

Copyright © 2088 世界杯点球_2022世界杯亚洲预选赛 - ktllb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