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大写数字起源于什么时候?哪个朝代?
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
这样的大写数字起源于什么时候?有人说起源于明朝初期朱元璋创造的大写数字。其实在唐朝就已经开始有了,第一个用大写数字的应该是武则天。
据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《金石文字记》考证,大写的数字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期所立的石碑上。
武则天,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,她称帝后,造了很多新的汉字,她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字武曌(zhào),这个曌字就是武则天造的字,象征着日月当空的意思。武则天去世后,她造的字都被废了,只有她的曌和大写的数字流传下来。
唐代白居易就曾在他的文章《白氏长庆集》里写过:况其军一月之费,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。其中的贰、拾、漆、捌就是大写的数字。
那为什么有的人说是明朝朱元璋首创呢?
是因为明朝初期,各地方每年要向户部上报财务报表和粮食数据,户部侍郎郭恒勾结六部官员和地方官员,涉及了12名高官,6个部的左右侍郎的重大“郭桓贪污案”,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大做假账,通过篡改数字大肆贪污钱粮,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米,这个数据几乎和当时全国实征粮食总数相当。
展开全文
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,贪污案被揭发后,朱元璋将涉案官员全部处死,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,朱元璋下令,以后记载钱粮的数据时不准许使用“一、二、三”等这样容易改动的数字,必须使用大写数字。朱元璋完善了大写数学的书写规范。将“漆”改成“柒”等等。并且一直沿用至今。
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,日常生活与数学计算时使用的都是阿拉伯数字,简单,书写起来很方便,但最大的毛病就是容易涂改,“0 ”可以改成“70”“6”“8”等。所以大写的数字在现在的财务工作中仍然在使用,我们填写支票时仍然用大写的数字,防止别人涂改,增强安全性。
那么结论:大写数字,起源于唐朝武则天时期,完善并且规范使用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。一直沿用至今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悠长绵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